父母育兒忌一忠一奸 合作增孩子社交能力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5/14 08:20

分享:

分享:

教大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林俊彬表示,若父母加強合作,孩子容易從中學到與人合作,而提高社交能力。

不少父母採一忠一奸角色教子女,但教大研究顯示,若父母在養育子女時能加強合作,站在同一陣綫,對於容易產生負面情緒、特別難湊的幼兒,有助提升其社交能力。有心理學家更曾接觸極端個案,有嚴父教出反抗叛逆子,小五便偷父親的零錢。

傳統教養小孩父母總是一忠一奸,但太極端易惹反效果,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表示,去年10月接到個案,一名小五男生出現偷錢行為,並確診抑鬱及有自殺傾向,估計與家庭及社交問題有關,因其父性情較惡及嚴格,經常打罵兒子,母親則較平易近人,令兒子不敢與父親說話,故偷父親的零錢以示反抗,加上有機會遺傳或模仿父親的火爆性格,在校難結交朋友。

香港教育大學於2015年1至5月進行研究,了解父母共同養育(Co-parenting)與孩子社交能力的關係,收集到258名本地幼稚園學生的數據,平均年齡5.19歲。

幼兒家長獲邀自評與配偶教養方面的合作度,並評估子女產生負面情緒的容易程度,分數高於中位數被歸類為難湊,研究同時透過邀幼兒老師填問卷,及向幼兒進行訪談,了解其社交能力。

研究發現,父母共同養育的合作度,對於難湊的幼兒尤其重要,若父母合作度低,幼兒的朋輩接受程度、社交智力和整體社交能力均較弱;若父母合作度高,難湊的幼兒在上述各方能力表現皆與易湊的幼兒相若,換言之即使孩子難湊,仍可靠家長加強合作補足。

教大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林俊彬表示,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,若父母之間合作,孩子容易從中學到與人合作,而提高社交能力不單有助結交朋友,更有助加快適應新環境,例如在升小一適應期交到新朋友。

林俊彬建議家長向伴侶表達欣賞,以及透過言語或行為,加強伴侶教養子女的行動,並於子女在場的情況下,向伴侶表達對子女的「二手」讚賞等,讓子女知道父母之間消息互通,感到家庭共同合作的氣氛。當子女犯錯時,父母其中一人可以誘導方式跟他說道理,說明犯錯造成的影響,再由另一人與子女一同採取補救行動。

鄒凱詩則建議,父母教養子女行為應盡量一致,落差不宜太大,不應長期固定一人扮演忠或奸角,避免子女偏重親近較和善的一方。